银行业信任危机带火保险箱业
拥有国际市场价格话语权的国内企业寥寥无几,保险箱业要抓住时机加快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金融危机当头,众多行业陷入窘困,保险箱行业却等到了机会。当越来越多的欧美家庭选择把财物锁进自家保险箱时,国内的保险箱生产企业则笑纳着纷至沓来的外贸订单。
危机中有商机
2008年12月24日,记者赶到宁波永发集团时,该公司营销总经理熊本奎与来自美国的客户刚谈妥一笔10个集装箱的业务。在这之前,他签下了美国三大保险箱经销商之一STACKON公司的一份高达3900万美元的大单。
“订单大幅增加始于五六月份,到八月份达到高峰。”熊本奎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订单大幅增加,于是他去了趟美国。在当地报纸上,他找到了原因: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不少当地商业银行陷入危机,储户们担心自己在银行的存款得不到保障,开始购买保险箱,在家中存放现金。
除此之外,国内居民对于保险箱行业认知度的提高也催生了市场需求。宁波大榭开发区保险箱(柜)行业协会秘书长黄伟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保险箱一直都是冷门商品,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保险箱多被摆放在银行、珠宝店、公司财务室等场所,用于存放大额现金、账单、印章、支票、珠宝等贵重物品。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用它存放一些私人贵重物品。
为此,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保险箱(柜)行业协会——宁波大榭开发区保险箱(柜)行业协会进行过一项调查:近年来,保险箱市场范围已从原来的政府、部队、银行等部门逐渐扩展到家庭及个人,成为家居生活的必需品,并进入商务礼品市场,“送礼送安全”的送礼新概念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悄然成形。
热销中有隐忧
“从协会掌握的情况来看,除个别企业增长在25%左右外,2008年宁波保险箱行业总体增长为15%左右,并没有像外界所说的增长30%-40%。”2008年12月24日,记者见到黄伟明时,他正好送走参加会议的最后一批客人。
此前一天,保管箱UL认证推介暨技术交流会在宁波召开。在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安防行业协会、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在会上呼吁,应加快推进我国保险箱(柜)产业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尽早实施防盗保险箱(柜)标准合并与实施分等分级的国家标准。
目前,中国从事保险箱(柜)生产的企业1000余家,年产值约60亿元,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涉足保管箱生产,保管箱产量约占整个行业生产总量的90%左右,出口约占85%左右。
“严格地说,大多数保险箱其实是保管箱,并不具备防盗功能。”黄伟明告诉记者,由于保险箱(柜)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除了现存防盗保险箱(柜)的标准之外,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保管箱的行业标准。在保险箱(柜)市场,部分企业把按照企业标准生产的保管箱描述成具有安全防范功能的“防盗保险柜”和“防盗保险箱”产品,造成消费者错把低标准的保管箱当作了具有防盗性能的保险箱(柜),严重影响了保险箱(柜)行业的信誉,制约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他说,由于缺乏保管箱区别于防盗保险箱(柜)的标准依据,因此企业都是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生产。作为历史遗留的边缘性产品,保管箱既被承认是可以流通的商品又缺乏标准规范的问题便渐渐浮出水面。随着保险箱3C认证的实施,保管箱标准化的制订已迫在眉睫。
“金融危机终究会过去的,制约保险箱行业发展的瓶颈却未消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黄伟明并不掩饰对于未来的担忧。
他说,从2007年7月开始,保险箱出口退税率下调8%,而扩大内需政策调高出口退税税率时,保险箱(柜)作为铁容器制品并未作相应调整。另外,在去年上半年,随着生产保险箱的主要原料钢材价格上涨,原料总成本上涨幅度达到20%,包装费用上涨25%,劳动力成本上涨10%,运费也有所上涨。加上汇率变动的冲击,如果没有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商机,不少企业早就破产倒闭了。
宁波市经委综合调研处处长庄世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认为,宁波虽然是国内最大的保险箱生产基地,但从自主品牌、技术研发等方面来看,拥有国际市场价格话语权的企业还寥寥无几,保险箱企业要居安思危,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加快结构调整。
|